来源:十号楼里的年轻人
编者按:
近期,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这是团中央直属机关年轻干部进一步增强“两个维护”的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教材。为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帮助年轻干部更好地学习领袖精神风范、感受领袖人格魅力,汲取政治营养,近期,团中央直属机关各部门单位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以“向总书记学习”为主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交流活动。近期,“10号楼的年轻人”公众号将陆续编发相关活动情况和部分心得体会。
8月5日上午,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召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交流会,围绕《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进行学习讨论。基金会党委副书记、秘书长、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导师石新明出席会议,基金会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约20人参加。
交流会通过视频连线及短片分享的方式,请到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专题报道中的受访者杨艳红、张宏樑两位同志与大家分享交流,并观看了团中央扶贫挂职干部发来的“童心港湾”在灵丘的相关视频。
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党工委副书记杨艳红分享了2007年她作为一名学生志愿者时,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学校参观慈善爱心屋并与她交流时的场景。她谈到,习近平同志详细了解了慈善爱心屋的设计、运作及管理,充分肯定了这一慈善助学和帮困育人的模式,认为这体现了大学的大爱精神和人文底色,还以个人名义向慈善爱心屋捐赠了400元。习近平同志的关心和肯定一直鼓舞着大家更加做好慈善爱心屋工作,如今慈善公益理念越来越成为华东师大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越来越成为师生们的生活方式。
张宏樑同志回忆了他在厦门大学读书时,习近平同志亲自指导他两次返家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完成毕业论文的故事,分享了习近平同志当年对他的谆谆教诲,“志存高远、行循自然”“不要把基层当做大车店”,青年人要“自找苦吃”“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只有和群众实践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张宏樑表示,30多年前和习近平同志的交往经历,对其个人来说是一场难得的心灵洗礼,是一次珍贵的党性教育,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重要深远影响。
随后,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紧密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实际,畅谈思考,分享体会。大家纷纷表示,此次交流学习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很受启发、很有收获。大家一致认为,通过系列报道的学习,我们深刻感受到习近平同志长期以来对青年的关心、关爱和关怀,对青年的重视、信任和鼓励,深刻感受到习近平同志是当之无愧的青年导师。以杨艳红、张宏樑为代表的受访者们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那份难以言表的激动和感佩之情,让我们备受鼓舞、深受感动。基金会作为团中央直属的公益组织,用公益的方式服务青年,组织引导青年开展慈善实践,努力培养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有的同志谈到,华东师大将公益服务作为青年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鼓励青年不断创新,并将公益项目做精做细,从设计运作到管理推广做到规范化、机制化、产品化、可持续化,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有的同志谈到,我们要“自找苦吃”,并内化成为一种精神品格,成为一种锻炼意志、促进成长的生活方式。有的同志谈到,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论述,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继续深化已有114个共青团“童心港湾”管理,不断推进项目提质扩规、完善关爱服务功能、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健全建设运行机制、拓展筹资方式与机制,全面深化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打造深入基层、扎根农村、常态化实施的留守儿童服务阵地,把参与“童心港湾”相关工作作为光华基金会青年干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切实行动,为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和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作出实在贡献。
最后,石新明同志对此次学习交流会的形式和效果充分肯定,并进行了点评总结。他指出,光华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一定要把握学和用的关系,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在深化、消化、孵化、转化上做文章,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系列要求转化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公益项目,以社会化、扁平化、专业化的公益手段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地生根。作为团中央直属单位的一员,光华青年一定要强化“红专并进”的意识,“红”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专”就是要聚焦主责抓业务,要努力成为青年公益领域中“又红又专”的行家里手。他强调,基金会团委要搭建好理论学习、实践锻炼、交流交往、项目拓展的青年发展平台,不断提升组织力、引导力、服务力和对基金会事业发展的贡献度,努力在团中央“部门+事业单位+智库+基金会”的事业发展格局中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团中央机关团委
编辑:陈田一沫 李林阳
2024-10-10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15
2024-10-11